浙音釋字琴譜解題,小標題
目錄  
  / 首頁
個人 
 工作
琴譜 古琴 
 物件
古琴與
書畫
琴歌
與詩歌
聽絲弦
古琴
學彈絲
弦古琴
分析 古琴  
  歷史
琴道
雜說
更多 
 資料
本人 
 介紹
聯係我 /
搜索網站
Home Page       Zheyin English home page 
浙音釋字琴譜
光盤希聲簡介
Zheyin Shizi Qinpu
Chinese commentary with my CD Music Beyond Sound1

希仙琴譜

現存最古老琴譜為臞仙所輯《神奇秘譜》(以下簡稱『神譜』;公元一四二五年出版)。五十年後希仙所輯《浙音釋字琴譜》(以下簡稱『浙譜』)出版。浙譜有廿八首琴曲跟神譜相同;另有五首為神譜琴曲之不同版本、九首為現存最早版本。

此次錄音十三首樂譜出自這十四首新曲調(其中『樵歌』由於前半部失散,未能在此錄音)。

臞仙為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權;神譜乃朱權作南昌王時收集之古曲。浙譜因散失開首數頁,希仙真實姓名不可確證。其號得於老子論『道』之言,見於《道德經,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
聽之不聞,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浙譜琴曲跟朱權所輯之神譜大部份曲目相同,代表宋末至明初著名的浙派琴風。每首都附有歌詞(神譜琴曲皆無歌詞)及冠以『希仙曰』之解題。希仙稱神譜為『祖王譜』。因此,中國學者普遍認為希仙就是朱奠培(一四一八至九一)。朱奠培繼其祖父朱權任南昌王,曾被譽為出色詩人。

 
絲絃古琴

兼具儒道風貌的絲絃古琴有史以來便為文人雅士喜愛,視之為消遣自娛、修身養性的神物。琴棋書畫乃文人四藝;古代詩詞繪畫中所指樂器亦多為琴。

琴譜至少可上溯至宋朝,且自十五世紀起便大量保存下來,恐怕是世上最早有記錄的獨奏曲譜。琴曲皆具特定主題,今次錄音曲目,頗能代表琴長於表現的意境﹕追懷昔日的世外桃源;敘交友之樂、道別離之情、喜明主治國、悲亂世無道、謳歌自然美景、憧憬超脫俗世、等等。

 
絲絃

手指在絲絃上往返滑行之聲乃古琴『氣』之所在;詩人每以『絲桐』稱琴;雖說自明朝以來,其他中國樂器逐漸採用金屬絃,但琴直至本世紀六十年代才始用,足見絲絃乃琴之根本。

今天古琴復興,但作為表演樂器,幾乎所有琴家都用鋼絃演奏。絲絃不但易斷,而且發聲纖巧細膩。手指在絃上滑動,尤其是手指不清潔或不乾燥時,容易發出雜音,而用鋼絃則只需塗一點油上去就可避免。因此直到一九九六年,儘管出了五十多種古琴錄音,但只有重新發行的五十年代錄音,才仍舊以絲絃彈奏。優質絲絃甚至再無人生產製作。此次錄音所用絲絃乃香港琴人唐健垣於文革末期委托蘇州傳統師傅特製;作了約二百套。

絲絃需要好琴才能發揮作用。今天已有若干技藝精湛的造琴師,相信不日也會出現優良的新製絲絃。

 
瀟湘夜雨 (由沈興順先生慷慨借出)

【瀟湘夜雨】或許為宋琴,於明代修復。從琴的造型及木質的大致年代可知是宋代製品。雖然琴面頗圓,似為唐琴(所謂『唐圓宋扁』),但宋代亦有許多琴模仿唐代風格。之所以推斷為明代修復,是由於琴漆混以瓦灰,而非鹿角霜,此乃明代特色。

琴底『瀟湘夜雨』字樣和『王錫治』印章顯然年代久遠,可能也為明代所刻。琴底黏貼名簽,書有著名琴家馬壽洛手跡。馬壽洛當時(六十年代)已高齡九十五,叮嚀子孫此琴數百年來為馬氏家族傳世之物,萬勿出售。當時此琴雖僅標值人民幣五百元以上,但實為無價之寶。

 
唐世璋

美國人唐世璋身為琴人兼藝術顧問,有志於推廣亞洲文化,提高亞洲藝術的國際地位,認為亞洲藝術亦應是『藝術』,而不應局限為『傳統藝術』或『民族藝術』。

唐氏完成西方音樂學學士和亞洲文化學研究碩士課程後,進而深造民族音樂學。一九七四年開始學琴,師從孫毓芹(一九一五至一九九0)。孫公為河北人,一九四九年遷居台灣,一九八九年獲『民藝大師』之冠,是首批獲得這項殊榮的大師之一。

鑑於琴通行的演奏曲目較少,唐世璋於一九七六年開始按舊譜『打譜』,確定琴曲節拍(古琴舊譜雖詳列調絃法、指位、指法,卻未直接標明音符時值);集中研究神譜。一九七六年,唐世璋定居香港,開始就教於唐健垣,並向多位琴家請益,且到中國演奏其新『打』古曲。一九九二年,中國音協民族音樂委員會在北京召開《神奇秘譜學術交流會》,唐世璋應邀出席並為焦點人物。

一九九一年,唐世璋完成神譜所有舊譜的打譜(共撰寫三五0行五線譜)並自己錄音(約五小時半)。然後開始從年代稍後的舊譜上學習古曲,專研浙譜。

一九八0年,唐世璋任香港亞洲藝術節編輯。一九八六年成為該節的藝術顧問,經常往返亞洲各地,觀看演出,與表演藝人和藝術團體頻密接觸,回港期間則居於至今仍無汽車的長洲小島,專心古琴打譜。

 
琴曲 (#者為排於浙譜原本之次序)

 
一、關雎 (#五)

此曲雖非代代相傳,但一度十分流行,見於一八九四年以前五十四本舊譜,傳為周公所作。歌詞取自《詩經,關雎篇》並加以引申。

原解題、小標題如下﹕

希仙曰﹕是曲也,祖自周公,乃後人增益而作。按祖王譜無此曲。以【關雎】乃《詩(經)》之首篇,南國被文王之化,將以興,文王后妃善匹善處,樂乎和平,實乃人倫之首,綱紀之大也。噫!和樂之意,為何如哉?

一﹕ 王雎善匹
二﹕ 大閑周召
三﹕ 即物興人
四﹕ 舉德稱行
五﹕ 風化天下
六﹕ 相與和鳴
七﹕ 禮正婚姻
八﹕ 德侔天地
九﹕ 配享宗周

 
二、南薰歌 (#六)

此曲傳為虞舜所作,只用琴七絃一至五絃彈奏,因傳說舜所奏者為五絃琴。許多早期琴譜都有一兩首這樣的琴曲,但只有《龍湖琴譜》(一五七一)所載之曲與本曲密切相關,其所錄歌詞也幾乎盡同。

原解題、小標題如下﹕

希仙曰﹕是曲也,祖自虞舜,而後人增益之。祖王譜無此曲。按《史記》云﹕『舜彈五絃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孔子家語》之)詩曰﹕『南來之風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來之風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噫,其治矣乎!

一﹕ 應候南來
二﹕ 涼生殿閣
三﹕ 天地仁恩
四﹕ 黎民化育
五﹕ 阜財解慍
六﹕ 準古歸今

 
三、天台引 (#七)

【天台引】這曲名見於一八九四年以前七本舊譜。因本譜有缺頁,此曲於第二段第一句之後便中斷。此次錄音在現存部分加上一個音符作結,使琴曲於調子的主音上結束。

原解題如下(小標題四至十一出自《重脩真傳琴譜》)﹕

希仙曰﹕是引也,武陵山子之所作。祖王譜無此引。按《桃源續齊諧記》,劉晨、阮肇入天台山採藥,誤入桃源洞中。只見桃花夾岸,二三里無人家。進前,見流水中有胡麻飯屑,又行數十步,忽遇二仙女,堅請到其家。具山果、山羊脯、胡麻飯,設酒饌,請行夫婦禮成婚。得十五日,辭仙女曰﹕『我回家看父母再來。』仙女答云﹕『汝等七世姻緣,得與仙女為偶。而今要去,只是宿緣未斷。一去豈能再來?』劉、阮強之。阮歸到家,七世子孫不復相識,但聞說上祖往天台山採藥未回。劉阮再去,不復見諸仙女。故後人詩曰﹕『流水胡麻好問津,何須採藥更求真。劉郎不悟空歸去,虛度人間七世春。』故有是引。云噫!偶哉。

一﹕ 雲山石路
二﹕ 草樹煙霞
三﹕ 桃源古洞
四﹕ 流水胡麻
五﹕ 塵緣仙偶
六﹕ 世路凡心
七﹕ 別離惆悵
八﹕ 思憶劉郎
九﹕ 重到天台
十﹕ 仙蹤難覓
十一﹕ 故人空憶

 
四、禹會塗山 (#九)

本曲與神譜所載版本差異甚大,唯仍視為南宋末京城杭州著名琴人毛敏仲所作。明朝中葉本曲被稱為【上國觀光】,兩個名稱均見於一四二五至一八七六年間三十七本舊譜。

原解題、小標題如下﹕

希仙曰﹕是曲也,毛公敏仲擬。夏禹嗣舜禪之後而作。按祖王譜﹕『禹南巡狩於會稽之塗山。承唐虞之盛。會天下諸侯,執玉帛來朝者萬國。其熙皞之風。莫有加於此焉。胡元之初,故作是操,追慕宋德,亦有感於其中矣。』噫。以昔人之事,附之今日之音律,其意為何如哉。

一﹕ 奮身胥溺
二﹕ 壽春佳會
三﹕ 衣冠濟濟
四﹕ 玉帛鏘鏘
五﹕ 唐虞承盛
六﹕ 熙皞加風
七﹕ 禮尊南面
八﹕ 慶會君臣
九﹕ 類聚群分
十﹕ 一息萬機
十一﹕ 乾坤定位
十二﹕ 日月光華

 
五、思舜 (#十)

本曲又名【文王曲】、【文王操】、【文王思舜】、【文王思士】、【呂望興周】,不同版本見於一八0二年以前十四本舊譜,但最早見於東漢著名琴人蔡邕(一三三至一九二)所撰之《琴操》。

原解題、小標題如下﹕

希仙曰﹕是曲也,文王所作,而後人增益之。祖王譜無此曲。按《史記》云﹕『文王昌為西伯,諸侯之長,脩德思賢,追思大舜之德,好問而好察邇言,任賢使能,神格物祥』,而付之琴音,以頌其德,而為之曲云。

一﹕ 聖德遐思
二﹕ 嗣統攝位
三﹕ 任賢使能
四﹕ 益民興教
五﹕ 奉天明命
六﹕ 民相自治
七﹕ 神格物祥
八﹕ 君臣相戒
九﹕ 報效無能

 
六、師賢 (#十一)

此曲別處僅見於《重脩真傳琴譜》(一五八五),其歌詞相同,曲調相關。曲中所頌賢人呂尚,另見於數首琴曲,唯其曲調跟本曲並無關係。

原解題、小標題如下﹕

希仙曰﹕是曲也,文王所作。祖王譜無是曲。按《史記》云﹕『有呂尚者,東海上人,窮困年老,以釣魚(為由而遇)。周西伯狩獵,卜之曰﹕﹃非龍非鹿,非熊非羆,非虎非貔,所獲王霸之輔。﹄果遇呂尚於渭水之陽。與語,大悅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因以興。子真是也,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謂之師尚父。』故有是操。其取義於音律﹕師賢之義,其旨深矣。

一﹕ 建宮惟賢
二﹕ 資人勵士
三﹕ 將求協卜(口十)
四﹕ 際遇君臣
五﹕ 就賢納誨
六﹕ 供職進言
七﹕ 先君附望
八﹕ 天福有周

 
七、山居吟 (#十二)

此曲與第四首【禹會塗山】有兩處相同﹕兩者均頗異於神譜所載,且同屬宋代毛敏仲(毛仲翁)所作。曲名見於一四二五至一八九四年間四十四本舊譜。

原解題、小標題如下﹕

希仙曰﹕是吟也,毛公仲翁所作。按祖王譜﹕『其(曲之)趣(也),誠巢(雲松)於丘壑之士。澹然與世兩忘。不牽塵網,乃以大山為屏,清流為帶。天地為廬、草木為衣;枕流漱石。徜徉其間,至若山月江風之趣。鳥啼花落之音。此皆取之無盡,用之無竭者也。所謂樂夫天命者,有以也。(又對甘老泉石之心,尤得之矣。)』噫!其得樂泉石之心,有餘趣矣。

一﹕ 伴泉石
二﹕ 廬天地
三﹕ 臥煙霞
四﹕ 友風月

 
八、漁歌調 (#十四)

除了第一本譜,本曲其後曲名常易作【樂極吟】或【極樂吟】;見於《梅庵琴譜》(一九三一)以前十二本舊譜。所有版本均列之於【漁歌】(後稱【欸乃】)之前,歌詞皆為唐詩人柳子厚(柳宗元)所作【漁翁】一詩﹕

漁翁夜傍西岩宿。
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消日出不見人。
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
岩上無心雲相逐。

原解題、小標題如下﹕

希仙曰﹕是曲也,祖自柳子厚所作。祖王譜無此曲,而後人增之,以狀其形,以發其音韻。得樂於江湖之上,無拘束留戀。非逃名避世之士,曷足以知是音之最高。而出於眾音之上上矣。

 
九、漁歌 (#十五)

浙譜並無解題。本曲以正調緊五絃蕤賓調彈奏,後稱【欸乃】,相關曲目見於一八七六年以前約三十本舊譜。宋末毛敏仲也有一首【漁歌】;唯曲調並無關聯,用的是正調彈奏。其曲見於一五四七至一九一0年間約三十本舊譜(此為大致數目,因手頭沒有晚近琴譜可資核證)。

原小標題如下﹕

一﹕ 瀟湘水雲
二﹕ 秋江如練
三﹕ 洞庭秋思
四﹕ 楚湘煙波
五﹕ 天闊明朗
六﹕ 漁歌互答
七﹕ 嗈嗈鳴雁
八﹕ 夜傍西巖
九﹕ 漁人晚唱
十﹕ 醉臥蘆花
十一﹕ 蓬窗夜雨
十二﹕ 梧桐葉落
十三﹕ 曉汲湘江
十四﹕ 漁舟盪槳
十五﹕ 寒江撒網
十六﹕ 日出煙消
十七﹕ 欸乃一聲
十八﹕ 山高水長

注釋﹕

留意第十四段的調式(雷射第九首、八分二九秒至九分三秒)﹕開首以後不斷重覆調式13434643,如日本音階。然後音句重復彈奏九和絃(3.、4)作結。接著的音句以另一減九和絃(6.、降7)令整段終止得非常有力。早期琴曲常有段落不合今日習見之調式,而此段尤為奇特。

 
十、烏夜啼 (#二十三)

此曲目見於一四二五至一九一0年間三十二本舊譜,唯年代更早,漢樂府所列有關曲目曾有所提及。留意本曲尾音與下一首琴曲一樣,以5為主,儘管先前都是以6為主。

原解題、小標題如下﹕

希仙曰,是曲也,宋臨川王義慶所作也。按祖王譜﹕『亦古曲也。《唐書,樂志》云,﹃【烏夜啼】者,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義康於豫章;義慶時為江州刺史。至鎮相見而哭。文帝聞而怪之,徵還宅,大懼。伎妾夜聞烏夜啼聲。扣齋閣云「明日應有赦」。其年更為南兗州刺史。因是而作【烏夜啼】之曲﹄。蓋臨川王之作古樂府耳,非琴操也。大概樂府之於琴操,喻意同耳。』可見靈物之驗先知之兆。天書其有期乎。

一﹕ 月明星稀
二﹕ 烏雀南飛
三﹕ 寒聲啞啞
四﹕ 孤影煢煢
五﹕ 仁慈返哺
六﹕ 天恩銜赦
七﹕ 午夜爭巢
八﹕ 吐食哺兒
九﹕ 託物喻人

 
十一、雉朝飛 (#二十四)

《琴操》最早提到此曲,其所述之事如下所引,唯文中人物則是犢牧子本人,時已年邁七十。此曲見於一四二五至一八七六年間四十本舊譜;評論不一﹕有稱『節奏太急促』,也有稱之為最具『奇音妙趣』。

原解題、小標題如下﹕

希仙曰﹕是曲也,犢牧子所作。按祖王譜﹕『《崔豹古今註》云,﹃齊宣王時,處士泯宣,行年五十而無妻。因出薪於郊,見雄雉挾雌而飛,不覺意動心悲。仰天而嘆曰,「大聖在天,恩及草木禽獸,而我獨不獲!」。乃為歌曰,「雉朝飛兮鳴相和;雌雄群兮於山阿。我獨傷兮未有室;時將暮兮可奈何﹖嗟嗟暮兮可奈何﹖」﹄犢牧子深悼之,故取其義而為操焉。』噫!靈鳥之善處善匹,其於吾人為何如?

一﹕ 天和日暖
二﹕ 青青麥隴
三﹕ 朱翠羽冠
四﹕ 雄雌相挾
五﹕ 舉集其時
六﹕ 來去雙飛
七﹕ 死生一節
八﹕ 泯士出薪
九﹕ 感物思人
十﹕ 仰天而嘆
十一﹕ 人何異物
十二﹕ 歲時將暮
十三﹕ 始終節義
十四﹕ 援琴記事

 
十二、屈原問渡 (#四十一)

本曲見於一八0二年以前十五本舊譜,所有版本曲調皆有關聯。

原解題、小標題如下﹕

希仙曰﹕是曲也,不知所自。按祖王譜無此曲。想夫南荒投逐,莫知所向,問渡於漁父,而有是作也。

一﹕ 南荒投逐
二﹕ 野渡危磯
三﹕ 漁翁問姓
四﹕ 伸言己志
五﹕ 一身逐客
六﹕ 萬里憂君
七﹕ 細和滄浪
八﹕ 勢時任變

 
十三、陽關三疊 (#四十二)

此曲抒寫與友臨別依依之情,用作浙譜與此次錄音結尾最為相宜。歌詞以王維之【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起首﹕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盃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歌詞隨後就原詩引申發展。

【陽關】舊譜有長短兩個主要版本,見於一九六一年以前廿九本琴譜。短曲一般稱為【陽關三疊】,長的(但非此首次出現的版本)一般稱之為【陽關曲】或簡稱【陽關】;有時也叫【陽關操】、【大陽關】、【秋江送別】或【春江送別】。長短二譜都採用王維上述歌詞,以同一旋律加以變奏。今天通常彈奏的三段琴曲可溯源至《發明琴譜》(一五三0),但此處所奏者為長譜,分八至九段,載於一六二三年以前八本舊譜,後又出現於十九世紀兩本琴譜。四本舊譜長短琴曲兼收。

由於浙譜結尾有闕文,本曲末兩行乃據《樂仙琴譜》(一六二三)所載相同歌詞及《真傳正宗琴譜》(一五八九)曲調整理補充而成。

原解題、小標題如下﹕

希仙曰﹕是曲也,王摩詰所作,而後人增益之。按祖譜無此曲。想夫吾人之生,會少離多,臨別之際,把酒而三唱陽關,『西出而無故人』、『吳楚同愁』之語。何其愴乎?

一﹕ 沙頭過雨
二﹕ 解木蘭舟
三﹕ 辭黃鶴樓
四﹕ 迢遙去路
五﹕ 恨逐來潮
六﹕ 風吹楊柳
七﹕ 月照汀洲
八﹕ 叮嚀會合

 
Footnotes (Shorthand references are explained on a separate page)

1 (Return)

Return to the Zheyin Shizi Qinpu index or to the Guqin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