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首頁 |
個人 工作 |
琴譜 |
古琴 物件 |
古琴與 書畫 |
琴歌 與詩歌 |
聽絲弦 古琴 |
學彈絲 弦古琴 |
分析 |
古琴 歷史 |
琴道 |
雜說 |
更多 資料 |
本人 介紹 |
聯係我 /
搜索網站 |
絲弦(英文) / 黃樹志從琴絃探討古琴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發展路向 / 談古琴絃規格 | English |
琴絃答問
黃樹志0 |
Answers to Questions about Silk Strings
Wong Shu-Chee |
★ 既然樂器用絃都傾向金屬發展, 古琴絃用鋼絲絃也不就符合了發展的潮流嗎?
古琴的發展從來就是個人化的,樂器結構也傾向發聲細小的,近代的改革可以視為嘗試發展一種新風格,但若因此就把原來傳統風格一下子完全放棄了,那就會人為地改變了古琴上千年來的自然發展趨向,對這種音樂文化是無可彌補的損失。何況西方有很多民間樂器都在盡量保持原有風格,近年來很多小提琴家意識到傳統藝術的價值,都在重新用羊腸絃呢。現在還有些西方音樂學者正懷疑古代波絲魯特琴和提琴用的是絲絃,現在也在嘗試用絲絃重張這些樂器。我不希望千年傳統從我們自己這一代人手上拋棄, 以留給後代人作為一個考古的題目。
最大的困難是彈絲絃琴的人畢竟仍然太少了,以目前有用絲絃彈琴的琴人,是養不起一位製絃師父的,我開始時候就有一個計畫,希望以後能夠平穩的生產絲絃。
當時一些琴友知道這計畫後,都很支持,並想出錢出力,也有一些機構希望贊助, 作為他們的研究計畫,但都被我一一婉拒了。
除了以上種種原因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高國人的文化素質,令這樣可貴的精緻文化,能有更多人懂得欣賞,以追求更高層次的藝術文化,絲絃琴的生命力就會歷久不衰了。
圖片
一、 清代《天聞閣琴譜》刊載的《造絃圖》。(解釋)
![]() |
二、 清代的《與古齋琴譜》刊載的纏絃用的車床。(解釋)
![]() |
三、 清末民初杭州回回堂的琴絃與“訪帖"(即包裝紙)。(解釋)
![]() |
四、 由一九六零年代至一九九零年代生產的“今虞琴絃"。(解釋)
![]() |
五、 近代的其他古琴絲絃(生產者不明)。(解釋)
![]() |
六、 一九九九年太古琴絃的試用版。(解釋)
![]() |
七、 太古琴絃的成品“加重"粗絃,附有“太古絃膠"和說明書。(解釋)
![]() |
Footnotes (Shorthand references are explained on a
separate page)
0.
This article was sent to me by Wong Shu-Chee.
(Return)
Return to the top,
or to the Guqin 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