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首頁
個人 
 工作
琴譜 古琴 
 物件
古琴與
書畫
琴詩
與琴歌
聽絲弦
古琴
學彈絲
弦古琴
分析 古琴  
  歷史
琴道
雜說
更多 
 資料
本人 
 介紹
聯係我 /
搜索網站
英文 English glossary
網站詞彙解釋 1 Website Glossary

此選擇性辭彙表爲一進行中計劃,含列表、定義與解釋性評論,分三部分:

   1.   此網站使用的普通辭彙
   2.   世界樂器辭彙
   3.   音樂理論辭彙

在此網站上,我儘量照此詞彙解釋的定義或評論一致地用詞。在閱讀此網站上其他網頁時,時須查閱此頁,因這些辭彙之中很多在此站外的意義、性質和用法常會不同。其中一原因爲很多音樂辭彙的意思取決於它們指的音樂(見註腳)。有些辭彙在此主要因爲它們非普遍辭彙,或它們在此意義特殊(例如「調式的構成原則」)。有些很少有中文譯文(例如HIP)或英文譯文(例如「打譜)。還有些辭彙編入此頁因其雖然在一種語言內很明確,在翻譯時卻産生歧義(例如英文的「note」與中文的「調」)。

  1.   此網站使用的普通辭彙英文

 
  2.   世界樂器辭彙英文
二十史記音樂學家將世界所有的樂器通過發音方式劃分成五大類。此系統原爲霍恩博斯特尔(Erich von Hornbostel)與萨克斯(Curt Sachs)發展並發表於1914年。這些辭彙在英文裏的使用並不總是一致,而在中文裏則更加不統一。(部分譯文來自世界音樂文化)。

樂器劃分成五大類(第五是後來加的)﹕

  1. 弦鳴樂器 (chordophones 見下)
  2. 膜鳴樂器 (membranophones 例如鍋鼓等)
  3. 體鳴樂器 (idiophones 例如鑼、編磬)
  4. 氣鳴樂器 (aerophones 例如風琴、笛子)
  5. 機械樂器、電子樂器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ruments 例如音樂鐘、電子琴)

弦鳴樂器劃又細分成五大類(第五是後來查明的)﹕

  1. 箏類 (zithers)﹕ 共振箱上縛琴弦,有時有中空的指板。包括琴、瑟、箏、扁琴等。
  2. 魯特琴類 (lutes)﹕ 共鳴箱上附加不共鳴的指板;弦橫跨兩者。包括琵琶、二胡、小提琴等。
  3. 豎琴類 (harps)﹕ 三角框形,其中一邊爲共鳴箱。弦從共鳴箱斜伸至對面。包括中國的箜篌。
  4. 抱琴類 (lyres)﹕ 四角框架,其中一邊爲共鳴箱。弦由共鳴箱下方垂直伸至其對面的橫欄上。
  5. 弓琴類 (musical bows)﹕ 弓形框架上縛琴弦。有時框架附上共鳴箱。

弦鳴樂器也可以由演奏方式而分類。多半是﹕撥彈,擦弦,或打擊,旦也有風力鳴響的。這些辭彙並無標準。

  1. 撥彈樂器,例如古琴、扁琴(都是撥彈箏類樂器 plucked zithers)和吉他(撥彈魯特琴類樂器 plucked lutes).
  2. 擦絃樂器(或拉絃樂器),例如小提琴、二胡(都是擦弦魯特琴類樂器 bowed lutes)和韓國的牙箏(擦弦箏類樂器 bowed zithers)。
  3. 打擊弦鳴樂器包括揚琴(舊稱洋琴)和鋼琴(打擊箏類樂器 struck/hammered zithers)。
    (注﹕彈琴常作「鼓」琴。這似乎欠準確,但請看古琴「鼓」與「彈」的技藝源流演變。)
  4. 風鳴琴雖然在英文裏稱作「埃俄羅斯之豎琴」(aeolian harp),其實是一種風力擊響的箏類樂器。

魯特琴類和箏類樂器可以進一步分爲有弦枕(fretted)或無弦枕(fretless)。大多都有至少一琴馬(bridge;又稱琴碼、絃柱、絃馬),旦可以進一步分爲固定的或移動的(fixed or movable)。

  1. 弦枕是有些魯特琴類樂器指板上和箏類樂器共鳴器上的薄木條。一手在樂器一端撥弦時,另一手指將弦摁至指板上弦枕的另一端。用來確定音高,而一般是固定的。弦枕木相對爲概括性、現代辭彙,傳統中國樂的弦枕各有古名,例如琵琶的品。
  2. 琴馬將弦墊高到無法摁至共鳴器的表面。魯特琴類樂器單獨的琴馬一般稱爲弦馬,主要功能爲將聲音傳至共鳴器(彈奏魯特琴類樂器時手指按在指板而不是共鳴器上)。箏類樂器上琴馬用來確定音高,一般每弦需一琴馬,多可移動。傳統中國樂的琴馬各有古名,例如古箏的雁柱。支撐古琴弦之「岳」便是一種弦馬。

大多魯特琴類樂器有一片琴馬(平常稱弦馬)而弦枕可有可無。箏類樂器幾乎都有琴馬,但多無弦枕。

 
  3.   音樂理論辭彙英文
下爲相關辭彙在此網站上的使用方式﹕

  從c以上的白鍵音階(do,伊奧尼亞調式「Ionian」)   ﹕
從d以上的白鍵音階(re,多利亞調式「Dorian」)       ﹕
從e以上的白鍵音階(mi,弗里幾亞調式「Phrygian」)﹕
從f以上的白鍵音階(fa,利底亞調式「Lydian」)        ﹕
從g以上的白鍵音階(sol,混合利底亞調式「Mixolydian」)﹕
從a以上的白鍵音階(la,艾奧里亞調式「Aeolian」)  ﹕
從b以上的白鍵音階(ti,洛克里亞調式「Locrian」)  ﹕
全-全-半-全-全-全-半(大調音階、大調調式)
全-半-全-全-全-半-全
半-全-全-全-半-全-全
全-全-全-半-全-全-半(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
全-全-半-全-全-半-全
全-半-全-全-半-全-全 (小調音階、小調調式)
半-全-全-半-全-全-全

但是,在所稱「共曉時期」(Common practice period,約公元1600/1650 - 1900)期間,西方古典樂理只看重這其中兩種音階,即鋼琴白鍵從c至c'和從a至a'。這兩種音階的重要性尤其來自它們爲唯一有常見英文名稱的音階﹕「major scale」和「minor scale」;它們相對的中文名爲「大調」和「小調」。

用「key」指一類調式(沿此含義這裏稱「調子」)強調西方音樂裏鍵盤的重要性﹕英文使用大調寫的音樂稱「major key」;使用小調寫的音樂稱「minor key」。另五類調式在約1600年後的西方音樂內多不再使用。今天,英文裏稱使用其他自然音階的音樂爲「modal」(這裏稱調式)。相符地,在講關於早期西方或非西方音樂時,不應論「keys」而是「modes」。在中文裏,可用「調子」指 「key」,而「調式」指「mode」來作分別。但是,「調式」和「調子」兩者都爲現代辭彙而並不總一致使用。

 
註腳(簡略的作品名在
另一網頁說明)

1. 此辭彙表之理由English
我寫此網頁一是爲了促進我自己對可能相關的術語的瞭解,二是幫助我決定使用哪些辭彙和如何翻譯它們。在向現代讀者解釋傳統中國音樂時,是否應試圖使用傳統漢語辭彙?第一個問題是像「音程」(interval)、「音階」(scale)和「音符」(note)之類的基本辭彙在文言文無法找到。許多這些概念在早期文章中論述,但所使用的文言辭彙現常不一致地使用而造成混亂。同時,最普遍的西方辭彙原用於分析所謂「共曉時期」(約公元1600/1650 - 1900)的西方古典音樂。這類辭彙常常不一定適合傳統中國音樂或甚至更早期西方音樂。

幸而現代西方對早期和非西方音樂的興趣促進了比傳統中國或西方辭彙更加廣泛的辭彙。可惜不少這些辭彙尚無公認的中文譯文﹕例如基本辭彙如HIP(復古風格演奏),和世界各類樂器的辭彙(中文英文)。

就此情況,我惟所能做的是在此解釋我在此網站上所使用、翻譯的辭彙,而儘量一致地用詞。
(返回)

 
返回古琴目錄